石洪卫谈钢铁新形势——通过连横合纵、强链筑圈,构筑产业发展新基础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依然是世界的钢铁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但钢铁行业亟须适应当前新的市场环境。”11月8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举办的中国宝武集中采购签约仪式暨“四化”引领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指出。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依然是世界的钢铁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但钢铁行业亟须适应当前新的市场环境。”11月8日,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举办的中国宝武集中采购签约仪式暨“四化”引领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指出。

他认为,钢铁行业面临着新的市场环境,即钢铁业从“增量发展”阶段逐步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为此,钢铁企业亟须通过连横合纵、强链筑圈,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重构经营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

他在报告中介绍了钢铁产业政策取向、钢铁供需的“形”与“势”以及钢企经营情况,并分析了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应对之策。

钢铁产业应沿着三维平衡的目标发展

石洪卫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为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着力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2021年12月21日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2022年2月7日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工信部等七部门2023年8月24日联合印发)。“洞悉政策导向,未来钢铁产业应沿着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三维平衡的目标去发展。”石洪卫指出。

其中,经济性是指钢铁行业、钢铁企业要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生态性重点是全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超低排放改造解决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双碳’解决的是全球气候问题。”他指出。安全性则包含资源安全、核心技术安全、关键装备安全,等等。

制造业用钢将成为重要支撑

石洪卫介绍,21世纪以来,中国的钢产量上了4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2001年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从1亿多吨迈上近5亿吨台阶;第二个台阶是2009年—2011年,三年振兴迈上近7亿吨台阶;第三个台阶是2012年—2015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迈上8亿吨台阶;第四个台阶是2016年至今,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制造强国+应对疫情稳增长,迈上10亿吨台阶。“这几个阶段,钢铁消费的增长主要靠大规模基建、房地产来拉动。”石洪卫表示。

石洪卫指出,国家产业结构决定钢材消费结构,钢材消费结构决定钢材品种生产结构;伴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和制造强国建设的持续推进,未来建筑业用钢占比下降、制造业用钢占比上升是大趋势。

“从发达经济体钢材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看,有3个发展阶段,一是建筑业用钢占据主导,二是建筑业用钢与制造业用钢并举,三是制造业用钢占据主导。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二阶段。”石洪卫指出,“生产的前置条件是消费,企业经营的核心是盈利,供需动态适配(均衡)是关键。”

通过连横合纵、强链筑圈打造新的经营基础

石洪卫认为,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钢铁企业必须重构经营基础,包括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以此巩固和提升竞争力。

“未来,钢铁企业格局主要由4类企业组成。”石洪卫指出,一是特大型行业引领型企业,主导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具备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实现全球化布局;二是专业化引领型企业,如中信泰富特钢、新兴铸管等企业,实现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所生产品种在市场具有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认同度;三是大型区域性主导型企业,即发挥区位优势,产品、服务以满足区域市场需求为主,占各自地区市场份额至少在30%以上;四是中小型区域性配套型企业,与当地产业集群相配套,以满足周边市场需求为主。

石洪卫表示,形成这4类企业,需要经过连横(重组)、合纵(联合)、一体化(产业链)、多元化(筑圈)、国际化的路径,即连横合纵、强链筑圈。


资讯编辑:沈一冰 021-26093395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

相关新闻


黑色期货早报:各品种涨跌不一,多机构料铁矿石震荡运行

截至11月28日9点30分,黑色期货市场各品种涨跌不一,焦煤涨超1%,焦炭、锰硅上涨,铁矿石跌超1%,螺纹钢、热卷、硅铁下跌。


截至目前,唐山市钢铁行业拥有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3家

11月21日上午,唐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唐山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贺川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一级主任科员常蕊主持。


如何推动钢铁业高质量发展 业界: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型产业。当前,受国内外需求形势变化影响,钢铁行业正逐步迈入减量提质的深度调整期。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粗钢产量为7.95亿吨,同比增长1.7%;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31亿吨,同比下降1.5%。前三季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企利润总额为621亿元,同比下降34.11%。行业经营效益同比下滑,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增大。


黑色期货早报:各品种涨跌不一,多机构料螺纹钢震荡偏强

截至11月21日9点25分,黑色期货市场各品种涨跌不一,螺纹钢、铁矿石涨超2%,热卷涨超1%,焦煤、焦炭、硅铁、锰硅下跌。


唐山市:16家钢铁企业获评A级,产能占比超60%

今年以来,唐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唐山重要指示和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把工业立起来”要求,全力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扎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更好服务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70.7%;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占全省的23.6%和30.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占全省的24.6%。